一、千呼萬喚始出來
在眾所期盼下,美聯準會於9月13日的FOMC會議後,對外宣佈實施第三波量化寬鬆政策(QE3),主要內容包括(1)將美國當前0~0.25%的超低利率至少維持至2015年中,(2)自9月15日開始,聯準會將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機構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且不設購買期限,(3)持續進行扭轉操作政策OT2。QE3的宣布大大提振了提振了投資人信心,道瓊工業指數9月14日再創5年來新高13653。
無獨有偶,歐洲央行於9月6日推出無上限購債計畫的直接貨幣交易(OMT),此外,日本央行亦在9月19日宣布擴大資產收購金額10兆日元,使總規模達80兆日元。此三大經濟體不約而同都在9月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期望藉此拯救經濟的衰退。進一步觀察,聯準會此次不設定購買期限及購買金額,同時也強調,如果勞動市場未見大幅改善,將持續購入MBS,更加突顯出聯準會想改善國內經濟成長動能趨緩的決心,歐洲央行的OMT計畫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QE3或OMT就是一顆市場萬靈丹嗎?此些政策的推出將再帶動股市的一波上漲嗎?而代表全球資金流向的美元指數因此大幅走弱嗎?啟富達國際將先帶領投資人深入了解過去寬鬆貨幣政策的效益,以便清楚掌握未來全球趨勢及投資方向。
二、QE3早已在預料之中
美聯準會最新推出的「無限量版」QE3有別以往的QE1與QE2政策,大幅激勵了投資人信心,但QE3的推出早已有跡可循,因為在2011年10月12日公佈9月20-21日的FOMC會議記錄顯示,10位具有投票權的FOMC委員中,有2位認為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經濟前景,「採取更強而有力的政策是正確的」。然而,2011年8月核心CPI 1.95%已逼近聯準會的預設通膨目標2%,使得聯準會最終以扭轉操作政策取代QE3。當前,聯準會再度推出QE3,是否能有效改善國內經濟及就業環境,則可以從過去的歷史經驗略知一二。
◎QE政策無法有效改善失業問題
觀察過去,QE的推出都是企圖改善國內的就業環境,但效果始終都不如預期(見圖一),在QE1(2008/11~2010/3)期間結束,失業率依舊維持在9.7%的高檔水位,在QE2 (2010/11~2011/6)期間結束,失業率也只是小幅下滑9.1%,非農就業人口也未見大幅改善。今年8月非農就業人口變動9.6萬人,不及10萬人,失業率8.1%,聯準會再度想藉由QE3的政策來改善勞動市場,但從歷史經驗來看,QE的政策似乎無法有效降低失業率。
|
◎QE政策對經濟的改善效果在遞減
美聯準會推出QE的另一個目的是在創造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來刺激經濟的成長,觀察過去,QE1的實施對美國當時的經濟成長有明顯改善,ISM製造業指數也同步向上攀升。然而,聯準會再度推QE2時,經濟的改善情況已不如QE1的效益。
|
◎QE政策對風險性資產的推升力道也在下降
QE政策的實施對風險性資產的影響力更為明顯,但效果同樣也出現下降的現象(見表一)。以道瓊工業指數而言(見圖三),QE1的實施帶動道瓊工業指數高達74%的波段漲幅,但在QE2的實施以來,道瓊工業指數雖仍有一波34%的上漲,但效果已大不如前。另外,QE的影響力也擴及新興市場,如巴西、俄羅斯指數的上漲,但QE2的效果也弱於QE1。因此,道瓊工業指數自2011年10月QE3預期推出以來,指數已上漲31%,逼近QE2的34%的漲幅,道瓊工業指數恐有漲多之嫌。
|
|
三、QE3、OMT指標不治本、美元指數先貶後升
知名經濟學家陶冬指出「就業是美國經濟的復甦之母,而就業復甦的關鍵是房地產市場」。此次聯準會也表明,如果勞動市場前景未見大幅好轉,則將持續購買房地產抵押債劵,期望藉由房地產來帶動就業市場的改善,展現出聯準會有破釜沉舟之心,但從歷史經驗來看,QE政策對勞動市場的改善效果似乎有限。
此外,市場目前正擔憂歐債問題與美國財政懸崖問題,對美國的經濟成長將造成嚴重的衝擊。尤其是財政懸崖問題,若美國國會於2012年年底前,無法針對減稅政策及減赤機制啟動的法案達成共識,則將造成財政開支驟然緊縮,使得經濟成長大幅下滑,據估算,財政懸崖問題對美國GDP的影響性估計約有4%的影響。因此,美國財政懸崖問題也是聯準會無法掌控的問題,QE3的推行只能視為市場資金的挹注,無法改善美國財政赤字過高的問題。同樣的,歐洲央行推出直接貨幣交易(OMT),也是對市場資金的挹注,仍無法改善歐豬五國財政赤字過高風險,QE3與OMT的政策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受到歐美央行相繼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影響,造成美元指數的走弱是可預期的(見圖四),但這是否就意謂市場風險的降溫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短期而言,美元指數可能會因為QE3的推出而貶值,但中長期而言,年底財政懸崖風險、歐債問題也尚未獲得根本解決,這都可能再度引發市場的恐慌,進而推升美元指數走升,因此,美元中期走勢仍處多頭格局。
|
四、何時獲利了解,注意4大指標
面對市場受到歐、美、日央行資金的挹注,全球風險性資產又再度挑戰新高,但從整體經濟面與貨幣政策本身來看,全球經濟未來仍有下行風險,如經濟合作濟發展組織(OECD)於9月6日表示,歐債危機將拖累全球經濟成長,同時下調G7整體經濟成長預估,甚至,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拉加德於9月24日也提出警告,全球經濟面臨重大下行風險,且指出最大風險來自於歐元區與美國;而貨幣政策也根本無法解歐美各國財政問題,當前風險性資產的高漲恐是曇花一現。啟富達國際當前提醒投資人可先留意4大指標的變動,來掌握未來的市場風險,包括道瓊工業指數何時明顯下滑、企業 財報是否符合預期、黃金何時回落、商品貨幣漲勢何時拉回。若是如此,恐是資金行情結束的警訊。
多數的投資人容易受到新聞媒體的報導而隨波逐流,能清楚觀察經濟指標而正確解讀者,少之又少,甚至連專業金融人士也容易受到新聞事件左右而錯誤解讀。啟富達國際總經理趙靜芬再次提醒投資人遵循「重邏輯、深思考、輕雜訊、離喧嘩」的道理,才能清楚掌握投資方向,否則容易迷失在千變萬化的金融市場之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