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下行風險仍存,全球央行再起救市行動
正當市場在為6月28、29日的歐盟領袖高峰會對歐債問題作出一些實質貢獻高興之際,7月5日歐洲央行決議降息1碼至0.75%,創下歷史新低水平,並把存款利率降至0%;英國央行則決定再擴大500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計劃;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也宣佈,自7月6日起調降存貸基準利率,存款基準利率調降0.25%至3%,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調降0.31%至6%,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罕見於1個月內2度調降存貸基準利率。這些跡象似乎透露著,全球經濟正面臨不少的挑戰。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明指出,歐元區經濟疲軟且正面臨諸多風險,經濟前景仍有下行風險,未來仍有不確定性。因此,全球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似乎不能挽救投資人的信心,7月5日歐、美股市普遍下滑。對應於歐洲經濟不確定性的增溫,台灣的一些經濟數據,也正發出一些警訊,如景氣對策訊號已連續7個月亮藍燈,台灣出口連續4個月負成長。投資人如何清楚看待台股下半年表現呢?本文先從全球經濟環境分析,再由台灣的經濟現況作探討,進而讓投資人可以清楚掌握未來趨勢與股市動向。
二、全球經濟現況
◎美、歐、中景氣放緩,通膨降溫,央行再開寬鬆貨幣大門
隨著全球景氣的放緩,美、歐、中的製造業指數都呈現下滑的狀態(見圖一),美國6月ISM製造業指數意外下滑至49.7,為3年來首見;中國6月PMI指數連續下滑至50.2,歐元區製造業指數則連續11個月維持在50之下,6月PMI指數來到45.1。此外,紐約輕原油也回落到每桶90美元之下,讓美、歐、中的通膨情況逐漸降溫(見圖二),中國6月CPI年增率來到2.2%,為2010年6月以來的新低水平,美國、歐元區的CPI也逐步在回落,致使各國央行有更大的空間來進一步刺激經濟成長。歐洲央行符合預期降息一碼至0.75%,為2011年12月以來再次降息,中國央行則罕見於1個月內2度調降存貸基準利率,英國央行也再增加500億量化寬鬆政策,全球央行有再重開寬鬆貨幣政策大門之跡象。
◎美國推行QE3與否是未來市場焦點
面對歐洲央行、中國央行、英國央行都相繼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市場目前最關注的事件莫過於美國是否推行QE3及何時會推出QE3,市場認為美國應該推行QE3的理由包括:非農就業人口仍然不如預期、失業率維持在高檔、ISM製造業指數首度跌破50,及歐債問題擴大衝擊美國經濟成長。另一方面,市場預估美國宣佈推行QE3的時間點有7月31日-8月1日的FOMC會議或9月12日FOMC會議,以目前的情況,褐皮書顯示美國經 濟仍溫和成長、FOMC會議紀要也未提及QE3、6月ISM製造業指數雖跌破50但仍待觀察數月,因此,市場預估宣佈QE3的時間比較可能落在9月的FOMC會議。
市場之所以非常關注QE3動向的原因在於,從歷史經驗來看(見圖三),QE的推行有助於經濟的成長,尤其是對股市都具有推升的效果,在QE1期間,造成道瓊指數大幅上漲34%,而QE2的效果雖有在遞減,但仍具有推升股市效果。因此可預期的是,Fed若推出QE3,對股市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經濟成長也帶來相當程度的改善,因此,QE3的推行與否將是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
|
◎美國就業市場狀況,決定QE3的可能性
美國的兩大經濟成長動能為房市與消費,從現階段來看,美國房市復甦的跡象已趨於明顯,從美國NAHB房屋市場綜合指數可知(見圖四),該指數6月份已來到29,創下2007年5月最高水平,而從分項指標中,6月預期指數與潛在買家指數亦都來到近年的新高。此外,5月新屋開工數70.8萬,5月營建許可數78萬,亦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見圖五),顯示房市已不再是經濟成長的絆腳石。
|
當前,美國經濟成長面臨最大的困境是就業市場復甦的停滯,因為就業市場若無法明顯復甦,美國的消費就不容易增長,經濟也難以成長。從6月就業報告顯示(見圖六),6月份失業率維持在8.2%,而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8萬人,不如預期且已連續3個月不及10萬人,遠低於第1季平均的20萬人。顯然美國勞動市場的復甦正處於停滯狀態,而這也將是美國Fed未來是否推行QE3的關鍵因素。
|
三、台灣經濟處境
◎全球經濟趨緩,台灣亦同步放緩
隨著全球經濟成長的趨緩,台灣的經濟表現亦出現了一些警訊,包括景氣對策訊號自去年11月起已連續7個月亮藍燈、出口成長連續4個月呈現負成長,其中台灣上半年的出口成長更是亞洲主要出口國中唯一負成長的國家,突顯出台灣現在面臨的經濟困境。但展望下半年,美國、中國都將面臨總統大選與政權交接,預料將有政策性利多,且下半年為電子旺季,如9月返校潮、11月感恩節、12月聖誕節。另外,全球主要央行再開寬鬆貨幣政策大門,這將有利各國經濟成長的復甦。由於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出口的變動和股市具有同步走向關係(見圖七),待下半年全球經濟的回溫,台灣的出口方能逐步改善,股市才較具上漲的動力。
◎金融機構開始紛紛下調台灣經濟成長預測
面對出口連續衰退、油電雙漲效應持續發酵,加上歐債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已有不少機構開始紛紛下調2012年台灣的GDP預測(見圖八),尤其是行政院主計處自去年8月起,已第6度下調台灣今年的GDP預測,從前期預測值3.38%下調至目前的3.03%,其他如台灣綜合研究院、花旗銀行等機構對台灣今年GDP的預測更是跌破3%,更加突顯出台灣經濟的困境。不過,主計處及市場仍預估台灣下半年的GDP仍有望逐季成長(見圖九)。
|
四、短期風險未除,靜待市場明朗再進場佈局
觀察2012年的台股表現,真的可以用上沖下洗來形容,而投資人的心情也飽受這樣的煎熬,今年初,受到各國央行資金行情的推升,帶動台股一波的上漲,但到3月中,國內受到證所稅議題與油電調漲問題干擾,國外則受到歐債疑慮再起影響,帶動台股一波的下跌。近期,面對全球經濟成長的放緩,各國央行將再掀起另一波的量化寬鬆政策,尤其是QE3推行與否,將是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更將牽動全球股市與台股未來動向。
從台股的技術線圖可知(見圖十),若將2011年年初的高點9220歷經5波的修正,下跌至2011年12月的6609視為A波;而後經過3波的反彈,上漲至2012年3月中的8170視為B波;那麼現在台股正處於C波的位置,未來仍有向下修正的風險。短期來看,市場干擾因素仍存在,前景尚未明朗,投資人仍不宜進場。啟富達國際總經理趙靜芬提醒投資人,面對市場的紛紛擾擾,投資人目前可以先藉由判斷VIX指數來判斷台股未來可能的走勢,因為歷史經驗顯示,VIX指數和台股也具有高度負相關(見圖十一),靜待VIX指數開始從高檔向下回落再分批佈局。
|
留言列表